三、硬盘读写时切忌断电。硬盘进行读写时,硬盘处于高速旋转状态中,如Quantum(昆腾)的Fireball(火球)系列3.5英寸硬盘,转速达到每分钟4500周,而GRANDPRIX系列大容量硬盘则高达每分钟7200周;在硬盘如此高速旋转时,忽然关掉电源,将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,从而损坏硬盘,所以在关机时,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盘指示灯,确保硬盘完成读写之后才关机。
四、防病毒。计算机病毒对硬盘中存贮的信息是一个很大的威胁,所以应利用版本较新的抗病毒软件对硬盘进行定期的病毒检测,发现病毒,应立即采取办法去清除,尽量避免对硬盘进行格式化,因为硬盘格式化会丢失全部数据并减少硬盘的使用寿命。当从外来软盘拷贝信息到硬盘时,先要对软盘进行病毒检查,防止硬盘由此染上病毒,破坏盘内数据信息。
五、防高温。硬盘的主轴电机、步进电机及其驱动电路工作时都要发热,在使用中要严格控制环境温度,微机操作室内最好配备空调,将温度调节在20-25℃。在炎热的夏季,要注意监测硬盘周围的环境温度不要超出产品许可的最高温度(一般为40℃)。
六、防潮。在潮湿的季节里或地域使用电脑,要注意保持环境干燥或经常给系统加电,靠自身的发热将机内水汽蒸发掉。
七、防磁场。磁场是损毁硬盘数据的隐形杀手,因此,要尽可能地使硬盘不靠近强磁场,如音箱、喇叭、电机、电台等,以免硬盘里所记录的数据因磁化而受到破坏。
八、定期整理硬盘。硬盘的整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:一是根目录的整理,二是硬盘碎块的整理。根目录一般存放系统文件和子目录文件,如COMMAND.COM、CONFIG.SYS、AUTOEXEC.BAT等个别文件,不要存放其它文件;DOS、Windows等操作系统,文字处理系统及其他应用软件都应该分别建立一个子目录存放。一个清晰、整洁的目录结构会为你的工作带来方便,同时也避免了软件的重复放置及"垃圾文件"过多浪费硬盘空间,影响运行速度。硬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,文件的反复存放、删除,往往会使许多文件,尤其是大文件在硬盘上占用的扇区不连续,看起来就象一个个碎块,硬盘上碎块过多会极大地影响硬盘的速度,甚至造成死机或程序不能正常运行,MS DOS6.0以上版本都提供了硬盘整理程序DEFRAG,Windows/9X也提供了"磁盘碎片整理程序"。在日常使用过程中,不妨定期整理整理,它将使你的电脑系统性能达到最佳。
6、大容量的硬盘(120G)能否用FDISK分区?
解答一 :现在分区一般都用Disk Genius ,是个国产的,据说是从Diskman演变而来的。
解答二 :以前98自带的FDISK命令已经不支持大硬盘了,你可以用WINDOWS ME系统自带的FDISK命令分区~~不过120G,很慢哟 [ 回复 百年孤独AQ 的文章 ]
解答三:用DM 一分钟完
7、80G硬盘怎么分区合理?我的硬盘上主要要装些图象处理素材!
经常用PHOTOSHOP、AUTOCAD、3DMAX等软件!素材库很大!我怎么分区合理呢?
解答一:我的分区方法是,系统5g,程序20g(如果你不装诸如oracle之类的大程序的话10g就够了),剩下一个5~10g的做为你个人文件存放的地方,其他的都划到一起。这样的好处是整理起来比较方便,因为那些素材雅,电影雅,下载的东西雅在盘之间移动比较慢啦。
解答二:如果操作系统是windows的话,c盘可以分的小点,只装操作系统,建议在2g~8g内,其他的逻辑驱动器可以按照你的需要来分,建议在8g~16g之间,这样最节省容量,不浪费簇,具体分多少看你实际情况了
8、每次开机的时候硬盘不会工作(听不见电机运转的声音!只听见低低的嗡嗡声!!),显示找不到硬盘!!不用动数据线和其他部件,开关POWER键>5,(有时幸运一次)才能听到电机运转声,找到硬盘和进入系统!这样折腾真累!是硬盘老化了还是电源有问题?
解答一:我以前遇见过这样的情况(硬盘问题):开机后主机板通电,CPU工作正常。但检测硬盘是要花很长时间且无法检测到。进入COMS也无法检查到硬盘,拆开机箱后硬盘指示亮,但无任何反映。关闭电源/重新开机,有时反复好几次才可以启动。扫描硬盘时死机。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偶而会听见硬盘发出“咔、咔、咔......”,据估计可能是硬盘磁头移位或者损坏。我随即进行了刻录备份并更换了硬盘。
你最好先将重要数据备份其它电脑或者刻录,然后更换新的数据线,并在DOS里扫描一下磁盘。